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57 点击次数:196
黄金市场这两天像过山车一样,气氛一度拉满。2025年5月15日早上,金价直接跌破了3150美元,最低到3147美元,投资者心里咯噔一下。
3200美元的关口,前一天晚上就没守住,隔夜重挫2.1%,市场气氛一下子从“高烧”变成“速冻”。很多人都没想到,金价能这么快就穿透心里的防线。
同一天,全球市场还在消化花旗银行下调黄金目标价的消息。花旗在5月12日才刚刚把接下来三个月的黄金目标从3500美元砍到3150美元,直接给市场泼了冷水。
这已经不是小调整,而是砍掉了10%。金价的乐观预期被现实当头一棒,大家的信心也跟着摇晃了。
国内金店的反应也很快。六福、周生生、周大福这些大品牌,足金首饰的价格直接全线跌破1000元/克,连带着门店里顾客的脸色都沉下来。
5月15日,全国首饰金价一夜之间跌了将近17元。两天就跌了30元,不少人都觉得有点蒙,手里的黄金仿佛一夜缩水。
孙恩祥是排排网的一名理财师,他分析说,金价这波下跌的背后,是中美关税谈判突然有了突破。这个利好消息让避险情绪瞬间降温,大量资金撤出黄金。
整个市场风险偏好突然回来了,黄金的避险需求一下子被削弱。反弹失败后,3200美元这个关口没能守住,技术性抛盘加剧了下跌。
美国刚公布的4月CPI数据表现温和,大家对美联储大幅降息的期待也降温了。美元跟着变强,对黄金形成了压制。
东吴证券的陈梦认为,虽然黄金长期看涨,但这波短线上涨的动力差不多消耗完了。技术面上,黄金已经出现下行趋势,买卖双方分歧越来越大。
2021年11月到现在,黄金已经涨了一倍多。M2调整后的黄金价格逼近历史高点,很多人觉得高处不胜寒。
这一次,推动金价上涨的“美元信用危机”这个故事也被打断了。美元没像预期那样走弱,黄金的多头没了主心骨。
央行购金一直是金价上涨的另一大理由。陈梦提醒,全球央行买黄金固然能撑起价格,但也有风险,光靠央行买单,牛市未必能持续。
2008年后,全球黄金储备持续增长,新兴市场买得最多,大家都想资产多元化,躲避美元动荡。现实是,黄金还是涨涨跌跌,牛市并不连贯。
国际储备里黄金占比升高,但黄金如果跌价,也会影响央行账面。央行用美元去买黄金,如果不对冲,还会减少市场货币供应,对经济未必是好事。
央行购金不能简单当成金价持续上涨的理由。背后逻辑还挺复杂,买多了也有风险。
花旗在5月12日的报告里说得很明白,这次金价下调,主要是因为全球关税谈判有了实质进展。大家最担心的关税问题缓解,黄金市场进入盘整期。
花旗还给了明确的预期:未来金价可能在3000到3300美元/盎司区间震荡。区间明显比以前收窄了,市场开始变理性,不再疯狂。
黄金ETF的仓位也在悄悄减少。全球最大的黄金ETF——SPDR,最新持仓是936.51吨,比4月中旬的高点957.17吨,少了20多吨。
投资者在观望甚至撤退,市场信心受到了明显冲击。首饰金价全线跌破1000元,就是最直接的信号。
黄金波动加大,影响也传导到期货市场。上海期货交易所5月14日发通知,5月16日夜盘起,黄金期货AU2507和AU2508合约的手续费都调到20元/手。
6月和12月合约手续费也变成20元/手,日内平今仓交易还是免手续费。这已经是上期所今年第二次调手续费了,上一次是4月23日,提高了AU2506的费用。
手续费调整,说明交易活跃度和波动都在上升。对于投机资金来说,这种环境既有机会也有风险。
虽然金价出现回调,多数分析师依然看好未来的上涨空间。东方金诚的瞿瑞认为,黄金还是处于震荡上行趋势,避险需求和全球央行买金的意愿没变。
高盛也说,这次回调其实是买入机会,美元已经进入“长熊”周期。只市场情绪还没完全转过来。
银河证券判断,美国加征关税后,经济衰退的概率会上升,全球黄金ETF和央行净购入还会继续,金价有望被推高。
摩根大通的最新预测更猛,到2029年,金价可能涨到6000美元,比现在高80%。今年第四季度就有望到3675美元,2026年第二季度到4000美元。
孙恩祥也觉得,弱美元趋势下,全球贸易谈判反复,金融市场容易被扰动。多头会趁低位买入黄金,年内金价或许还有新高。
过去两天,黄金的跳水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。谁都没想到,金价能跌得这么快,这么狠。
市场里,乐观和悲观情绪在博弈。有人觉得黄金只是短暂回调,调整后还会涨;也有人认为牛市已经见顶,接下来要小心。
外部环境还在变化。中美贸易谈判随时可能再起波澜,全球地缘局势也充满不确定性。每一条重大新闻都可能成为市场的新导火索。
金价的涨跌,表面是一串数字,背后却是市场情绪的映射。避险资金在进退之间徘徊,央行和机构也在权衡利弊。
黄金的魅力就在这里。它不会永远涨,也不会一跌到底。它像是一面镜子,映照着世界的动荡和人心的摇摆。
2025年5月的黄金市场,还远远没有尘埃落定。是新一轮上涨,还是更深一层调整?